<button id="fqoly"><acronym id="fqoly"></acronym></button>

        <em id="fqoly"></em>
        1. <dd id="fqoly"></dd>
            首頁 / 實力新聞 / 實力新聞詳情

            【好消息】18年水稻已確定還會有最低保護價!這下放心了!稻農速看……

            2018-01-28

            1月22日至23日,全國糧食流通工作會議在京召開。會議上,國家糧食局局長張務鋒明確表示:2018年將繼續實行稻谷、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!
            種稻朋友的心,可以稍微放一放了!但只能稍微放一放,因為從上述表態的全文判斷,今年的最低收購價,一定會下調!
            即使有下調,2018年,水稻仍是東北地區第一優先選擇大宗農作物。   
           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            國家糧食局張務鋒局長在會議報告中表示,進一步鞏固放大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成效。及時總結推廣各地開展市場化收購的好經驗好做法。繼續實行稻谷、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,增強政策彈性和靈活性,合理確定最低收購價水平,優化執行預案和具體操作辦法,鼓勵多元主體積極入市,切實保護農民利益。
            紅色部分:確定水稻最低收購價還在。
            藍色部分:最低收購價肯定會下降,成為名副其實的“最低”收購價,只是起到一個保底的作用。
            雖然種稻的不利條件在增加,但大米是中國三分之二人口的主食,人均年消費稻谷約140公斤,總消費近2億噸。不同于玉米,水稻是可以成為人直接消費的高附加值、高品質的農產品。特別是在東北地區,高品質的粳稻比比皆是。即使有水稻行情波動,首先沖擊的也是南方低品質早秈稻。
            因此,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,水稻依然是東北地區盈利能力最強的大宗農作物,建議在2018年,自然條件允許的話,優先種植水稻。
            鑒于水稻的口糧地位,國家沒有執行如玉米一樣的激烈政策。所以水稻不會步玉米后塵。但是由于目前水稻同樣存在庫存高的問題,水稻拍賣“去庫存”將成為一種常態。想要“控增量”,只有一個辦法——保持低收購價,可能價格就在種稻成本上下。
              
            水稻不會步玉米后塵
            國家取消玉米最低收購價后,在2016年出現了“玉米一元4斤”的慘觀,作者一直認為水稻不會步玉米的后塵,因為水稻與玉米有許多不同——
            1、玉米有替代品,如高梁、大麥、酒糟等,水稻是口糧,替代品雖有,但消費習慣迫使不能替代。
            2、玉米主要是畜牧業消費,中國的畜牧業有明顯的周期性,而稻米是人類消費,很穩定,沒有周期性。
            3、中國玉米品質差,難出口,中國水稻品質上沒問題,首先可少進口,再次是可出口。
            4、玉米近十幾年面積增長太快,由3億多畝到了5億多畝,總產增加太多,庫存太多,加上了畜牧業萎縮需求不旺、替代品、肉類進口太多,綜合因素造成?,F在的水稻總產比1997年的水平還高不了多少,面積在下降,人均消費也有潛力提高。
            來源:今日三農等網絡,以上內容僅供參考!我平臺不承擔任何連帶責任。